厦门:以智能建造为引擎,赋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11-21

推动建筑业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深度转型,大力发展智能建造,是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福建省厦门市作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勇担使命、敢为人先,以系统思维谋篇布局,以创新驱动破局攻坚,在智能建造领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成功走出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发展新路径,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厦门样板”。


坚持统筹牵引,构建一盘棋的推进体系


智能建造涉及面广、系统性强,必须坚持政府高位推动、部门协同发力、市场有效参与。


一是高位推动,健全组织保障。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智能建造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住建部门主责,发改、工信、财政、科技、教育等多部门协同参与的职责分工,制定任务清单,确保方向明确、责任到人。


二是政策集成,激发市场活力。聚焦产业链痛点堵点,出台《厦门市促进智能建造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核心政策文件,构建涵盖财政奖补、金融支持、容积率优化、招投标创新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明确10个规模以上政府投资项目必须开展智能建造技术实践,14个工程总承包项目在招投标文件中增设智能建造技术评审内容。2024年累计对参与智能建造试点工作的111家实施单位给予220次信用激励。


三是标准引领,规范发展路径。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发布涵盖试点项目、试点企业、产业基地以及造楼机、建筑机器人等实用技术相关的10项标准指引和5项标准定额清单,建立健全智能建造标准体系,为智能建造技术规模化应用提供“厦门模式”。


四是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精心组织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工作推进会、福建省“人机大战”等10余场各级观摩交流活动,并于2024年、2025年连续举办智能建造专题展览会,集中展示全产业链创新成果,参展企业80余家,观众超3万人次,促成多项合作落地。同时,依托主流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策划“智能建造示范项目深度行”等专题宣传,广泛宣传试点中的创新实践,凝聚共识,促进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和产业升级。


坚持示范牵引,培育全链条的产业生态


以点带面,培育龙头,构建集群,是加速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和产业壮大的有效途径。


一是精心培育示范项目。2024年分批遴选60个涵盖房建、市政、交通等领域的智能建造试点项目,29个项目获评省级试点项目,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为全省智能建造发展树立标杆,重点培育8个技术集成度高、示范效应强的标杆项目。开展智慧工地星级评价,共评选出20个星级项目。通过项目实践检验技术、优化流程、积累经验,形成了可在不同场景复制推广的样板成果,典型案例如:厦门新会展中心项目实现BIM(建筑信息模型)“一模到底”,节约工期约90天;翔安大桥项目采用钢箱梁桥面无人化集群施工技术,关键工序合格率达99%以上;厦门翔安国际机场项目应用BIM5D管理平台,实现精准算量计价,消除40%预算外变更,缩短计量计价周期30%,整体缩短工期约10%。


二是聚力发展骨干企业。印发《关于公布第三批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和产业基地名单的通知》等文件,遴选了25家施工总承包、部品部件生产、软件研发等领域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14家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其中,专注建筑信息化服务的海迈科技公司,在厦门翔安国际机场项目打造了国内领先的大型机场“BIM算量计价一体化”应用标杆。引导龙头企业牵头,联合1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上下游企业,共同成立厦门市智能建造产业协会和产业联盟,聚焦技术创新、人才引育、标准制定等核心任务,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平台,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深度应用与落地。


三是着力建设产业基地。重点培育3个智能建造试点产业基地,推动本地装备生产基地在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和集成应用等方面向智能化深度转型。厦门康柏机械研发的新一代智能升降机,自带伸缩平台,减少90%以上临时平台钢材用量;厦门安科自主研发的造楼机,可节约60%的人工成本和40%的工期。规划于2025年内开工建设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厦门市智能建造产业园,引入“装配式、智能设备、新型建材”作为基地产业体系基础,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四是创新搭建平台载体。推动建设16个智能建造相关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其中9个省级)。与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联合设立智能感知与工程物联网(厦门)实验室,共建厦门住建全过程监管BIM云平台(上线33个项目),落地华建地链系列工程装置等创新成果。2024年,由健研检测公司、华侨大学等单位牵头完成的多项智能建造相关技术获得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厦门大学牵头的两个项目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坚持技术牵引,打造全方位的创新格局


创新是智能建造的核心驱动力,必须贯穿设计、生产、施工、管理全链条。


一是深化数字化设计革新。大力推广BIM技术应用,开展“一模到底”试点,印发《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公布2024年市级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试点项目的通知》,全年遴选确定15个试点项目。开发应用BIM施工图智能辅助审查系统,通过方案阶段强制性条文闭环管理,显著提升设计质量和审查效率。连续举办城市设计周、BIM技术应用大赛等活动,促进技术交流与推广。


二是推动智慧监管体系升级。依托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赋能城市八大维度治理,实现全过程动态管理。推进基于区块链的产业互联网可信平台建设,在厦门市翔安区南部新城等多个项目开展试点。积极推进6个区搭建“一网统管”智慧平台,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城中村治理水平。引进先进技术资源建设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在43个试点项目展开应用,接入塔吊、智能升降机等多类型智能装备共计185台,有力推动工地管理智能化转型,显著提升工程管理效率和监管水平。


三是实现智能化施工突破。大力研发应用建筑机器人、智能塔吊、智能升降机、外挂式自爬升塔吊等智能施工装备,替代“危、繁、脏、重”作业,提升效率和安全性,如厦门国际银行项目自爬升塔吊爬升效率较传统爬升提升3倍。厦门中交白鹭西塔空中造楼机模拟工业化封闭作业环境,最快实现4天建造一个标准层。


四是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厦门市与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中国建筑、中国铁建等签署合作协议,以项目为载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实施智能建造课题“揭榜挂帅”机制,政府投入150万元引导资金,撬动社会科研投入超2700万元,联合攻关8个关键课题,加速了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应用。


坚持人才牵引,夯实可持续的发展基础


人才是智能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需构建多层次、复合型人才队伍。一是汇聚高端智力。制定智能建造专家库管理办法,遴选涵盖设计、生产、施工、信息技术、高校科研等领域的145名专家入库,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邀请丁烈云院士等行业领域专家开展前沿讲座,普及新知识新技术。


二是创新育人模式。推动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开设智能结构与城市更新、智慧建造与城市运维等专业或教学方向,累计培养紧缺人才近400名。同时,联合国内知名高校筹办智能建造硕士厦门班,培养智能建造攻关人才。


三是强化技能培训。支持特房建工、厦门技师学院等单位建设7个智能建造产业工人实训基地,大规模开展BIM技术、智能装备操作等技能培训,累计培训产业工人超1万人次,有效助力传统工人转型。


四是构建产教融合生态。组建智能建造产教融合联盟,推动高校设立智能建造产业学院,共同开发BIM建模、机器人操作等特色课程体系。举办智能建造技能竞赛,选拔培育创新团队,并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支持。


下一步,厦门市将深度转化智能建造试点经验,使其成为常态化发展的强劲动能,从战略层面构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全面推动建筑业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将智能建造打造成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一是优化政策标准体系。加快出台促进智能建造产业发展的配套实施细则,制定试点项目全过程指导细则及智能建造技术应用要求,完善地方技术标准体系,科学谋划“十五五”智能建造发展目标,以系统化的制度设计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二是聚焦产业集群建设。多部门协同推动翔安小光山智能建造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于2025年底完成土地出让并开工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着力打造全国智能建造技术转化示范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推动“揭榜挂帅”课题成果转化,基于“量化成本与效益分析”课题成果开展智能建造产值测算,持续推动课题成果在项目上落地实施,实现科技资源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应用,合力推进新技术新产品在厦门落地及推广应用。四是构建多层次人才梯队。联合高校、协会、企业等成立智能建造产业学院,组建产教融合联盟,建设实训基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高端研发人才+工程管理人才+专业产业工人”的复合型培养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该文章来源于钢构宝APP,请下载钢构宝APP,客服4001392998/四零零--一三九--二九九八 https://www.zwggb.com

【免责声明】本文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或出处不详。转载此文或图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邮箱地址:ganggoubao@zwggb.com

继续阅读相关文章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北京市2025年第二十一批二级造价工程师注册人员名单的通告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北京市2025年第二十一批二级造价工程师注册人员名单的通告

2025-11-21
京建发〔2025〕474号 根据《关于开展北京市二级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工作的通知》规定,经审核,秦绍琨等271人符合北京市二级造价工程师初始注册条件,准予注册。未批准注册的人员,可通过申报系统查询不予注册原因。 ...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安全管理手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V1.0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安全管理手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V1.0

2025-11-21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强化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指导参建单位和个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化、标准化开展安全文明施工...
厦门:以智能建造为引擎,赋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厦门:以智能建造为引擎,赋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2025-11-21
推动建筑业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深度转型,大力发展智能建造,是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福建省厦门市作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勇担使命、敢为人先,以系统思维谋篇布局,以创新驱动破局攻坚,在智能建造领域积...
山西省住建厅:关于在全省政府投资和国有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推行无争议价款结算支付有关工

山西省住建厅:关于在全省政府投资和国有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推行无争议价款结算支付有关工

2025-11-21
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与公用事业管理部,各有关企业: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政府投资和国有投资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价款结算支付工作,源头治理工程款拖欠和农民工欠薪问题隐患,促进建筑业高质量...
广州市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州市大力发展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加快推进

广州市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州市大力发展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加快推进

2025-11-21
各有关单位: 《广州市大力发展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审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问题,请向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反映。 特此通知。...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安全管理手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V1.0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安全管理手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V1.0

2025-11-20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强化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指导参建单位和个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化、标准化开展安全文明施工...
安徽省住建厅:关于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联合体投标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安徽省住建厅:关于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联合体投标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2025-11-20
为进一步优化安徽省招标投标市场环境,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
天津市通信管理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加强天津市建筑物通信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的通知

天津市通信管理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加强天津市建筑物通信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的通知

2025-11-20
各区工信和信息化、住房建设、发展改革、规划和自然资源、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天津电信、天津移动、天津联通、天津铁塔、天津广电,各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各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