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好房子”不仅成为住房建设领域的热词,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随着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居住需求不断提升,“好房子”成为承接这种需求的主要载体。从产业发展层面,“好房子”建设有望成为存量时代的新赛道,并将拉动诸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01 从“宜居城市”到“好房子”
“好房子”这一说法最早被官方提及,是在2022年。
2022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到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调研时强调,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是住房城乡建设部的重要任务。
倪虹是站在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上作出这一表态的。因此,其提到的“好房子”概念的内涵,已和通常意义上的“好房子”有明显不同。
2022年9月14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住建部新闻发言人、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王胜军对这一背景做了详细介绍。王胜军表示,根据“七普”数据,在2020年,全国家庭户住房建筑面积总量超过了500亿平方米,到了这一阶段,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他们希望居住的条件更舒适,环境更优美,服务更便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也成为建设“好房子”的重要政策依据。
2022年10月25日、26日,住建部连续召开党组会议、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要求,夯实安居这个人民幸福的基点,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治理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由此,住建部正式将“好房子”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并多次在重要会议中提及。
在2022年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建部将建设“好房子”提到重要高度。该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以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治理好。
此后两年,建设“好房子”都成为住建部的工作重点。2023年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下力气建设好房子,在住房领域创造一个新赛道。2024年的该项会议则把建设“好房子”单列为一项工作重点,并下设发布新标准、构建制度体系、打造样板、推广装配式装修、提升物业服务质量等五个工作小项。
值得一提的是,在“好房子”的覆盖范围上,住建部曾多次强调并非商品房的专利,保障房也需遵循相关标准。在3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倪虹表示,各地首先要把保障房建成“好房子”,政府的民生工程一定要带头。也要结合城市更新,采取多种方式,把老房子想办法改造成“好房子”。
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中国房地产行业将整体进入一个“新世代”。
02 制度建设进入快车道
在3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倪虹提到的“住宅层高提高到不低于3米”,颇受外界关注。
近年来,住建部一直在推进“好房子”的标准制定和制度建设。其中,《住宅项目规范》的修订是重要内容。
根据现行的2011年版《住宅设计规范》,“住宅层高宜为2.80米”。而2022年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就已经提出“新建住宅层高不应低于3.00米”。
层高与房屋的采光、通风、空间利用等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居住体验,也是建筑空间标准的重要方面。但除此之外,“好房子”的建设还涉及居住环境、结构安全、建筑设备等多方面的标准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
除了类似层高等统一标准外,不同的地理条件、气候环境,对建筑标准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因地制宜推出“地方版”的好房子标准也很重要。
好消息是,这项工作已经进入快车道。
去年以来,江苏、湖北、北京、杭州等多省市出台了高品质住宅设计导则或相关技术规定,围绕空间设计、绿色技术、智慧住区等方面细化技术要点,推动“好房子”建设。如北京出台了《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允许起居室设置挑空空间,小区内风雨连廊不计入容积率;杭州明确封闭式阳台只算一半容积率,开放式风雨连廊不计容。同时,多省市提出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社区。
中指研究院指出,在2025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有19个省市明确提出要建设“好房子”。
该文章来源于钢构宝APP,请下载钢构宝APP,客服4001392998/四零零--一三九--二九九八 https://www.zwgg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