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
出口转内销一个“转”字不简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一些外贸出口企业遭遇国外买方取消订单。为此,不少外贸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在内销上寻求出路。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作出政策安排,这对于有意出口转内销的外贸企业来说,可谓是一场及时雨。 《意见》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短期看是帮扶外贸企业破解内销难题,促进外贸基本稳定的应急之举,但用战略的眼光看,这样做也是促进内外贸易有效贯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双循环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长久之道。 近些年,国内市场需求正在加快释放,承接出口产品转内销的能力和潜力也在增长。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内的投资带动,如各地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为机械设备、电机电气设备、精密仪器等出口行业带来了新机遇;一方面又得益于国内消费升级,以前限于消费能力在国内缺乏市场的出口产品有了更大的内销需求。同时,基于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网上销售、直播带货等消费新模式逐渐崛起,也为外贸企业打通了直接面对国内消费群体的销售渠道。 一些外贸企业看到国内市场的变化,也已经开始着手转内销的工作了。京东旗下社交电商平台京喜提供的数据显示,自今年4月中旬京喜启动出口转内销帮扶以来,短短两个月内新入驻的外贸企业就超过1万家;从6月1日至6月17日,京喜上外贸商家的订单量环比上月增长超过100%。可以预见,在全球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特别是在《意见》实施后,会有更多的外贸企业考虑面向国内市场,在转内销上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不过,隔行如隔山,内外两重天。出口转内销,一个“转”字远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尽管目前出口转内销具有一些天时地利条件,但真正“转”起来还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甚至一些企业会“转”不过去,陷入困境。要知道,外贸企业走出口转内销之路,并非现在才有,有学者分析以往的经验教训指出,由外转内,至少要遭遇3个难题:一是市场环境不同,拓展销售渠道难、形成品牌效应难、业务转型升级难;二是生产模式不同,外贸出口主要是订单式销售,转向内销后相当于整单变零售,供货商变销售商;三是可能受到知识产权影响,一些外贸产品的设计、技术、款式属于国外客户,在国内销售需要取得许可授权。 显然,出口转内销并不只是由外而内空间上的转变,也不是由线下向线上电商化的转变,而是一种从经营理念到市场策略的全面转变。出口转内销背后是多元化布局、品牌化探索、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等全方位的调整与改变,确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外贸企业在此次疫情冲击下要尽早实现转危为机,就需要主动加速自我转型。比如,在生产上,对产品设计创新和生产流程进行调整,向柔性生产方式转变;在渠道上,用好用足政府和电商平台企业的各项扶持措施,尽快熟悉和融入国内市场销售体系。 当然,外贸企业能否“转”成功,还要看政策支持力度够不够。现在《意见》出台,提出加快转内销市场准入、做好融资服务和支持、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等措施。这表明中央政府的支持态度是十分明确的。接下来,地方政府和各级相关部门落实《意见》,并出台更细化和更具可操作性的支持措施,比如搭建转内销平台,发挥有效投资带动作用,精准对接消费需求等,这些真金白银的支持尤为关键。只有用足用好各项政策措施,全力稳企业、稳就业,帮扶外贸企业渡过难关,才能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1233浏览量
0评论
2020-09-24 11:00:29
{{total}} 条评论
{{item.nick_name}}
{{item.province_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_time}}
{{item.reply.nick_name}} 回复: {{item.reply.content}}
{{item.reply.create_time}}
查看更多>